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曾称221基地或国营二二一厂)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西海镇,这里因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成功实现了原子弹、氢弹的武器化过程并生产出多种型号的战略核武器,孕育形成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而被誉为“中华民族挺起脊梁的地方”。这里是中国独立自主突破国防尖端科学技术的历史见证,不仅有重要的文物遗存和丰富的红色基因,更有跨越时代、历久弥新的精神宝藏,在新中国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为保障人民利益、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科学家精神教育的重要基地。
基地从1958年开始选址筹建,至1964年基本建成了集研制、试验和生产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到1995年5月全面退役,共服役37年。基地服役时总占地面积570平方公里,建筑面积56.4万平方米,分甲、乙两区,甲区为政治、科研、生产、文化中心,建有18个场区,乙区主要为生活区。1987年,结合国际环境的变化,为表明我国全面禁止和销毁核武器、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联合下文作出了撤销221厂的决定。1993年,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州府从门源回族自治县搬迁至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定名为西海镇。1995年5月15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宣告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已完成使命、全面退役。2001年6月25日,基地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确定全国重点文物点22处;2005年10月20日,青海原子城被中宣部命名为第三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21年12月,被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为第五批国家工业遗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