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两弹一星干部学院简介
青海两弹一星干部学院是中共青海省委组织部管理的事业单位,挂牌“中共青海省委党校分校”,是青海省唯一一家被中央组织部纳入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性教育干部学院目录的党性教育培训机构。学院位于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西海镇,2019年底基本建成,2020年9月正式揭牌,占地面积480亩,总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图书馆、报告厅、讨论室、视频教室、学员公寓、分类餐厅一应俱全,可同期容纳900余名学员开展封闭式培训。学院实行院务委员会领导体制,院长由青海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担任。学院设综合部(党群工作部)、联络部、教务部、教研部、学员部、保障部6个机构,核定公益二类差额补贴事业编制48名。
学院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姓党”原则,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立足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红色资源优势,以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为主线,以党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国情教育为重点,以打造成为面向全国、特色鲜明、争创一流的党性教育基地为目标,大力实施特色立院、开放办院、质量兴院、人才强院工作,着力探索差异化、特色化的办学路子,着力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以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为主线的理想信念、党史党建、国家安全、生态文明、统一战线和履职能力提升的“1+5+N”特色课程体系,已形成3、5、7天及以上学制,集专题类、现场类、体验类、情景类相结合,融“看、听、读、思、悟、行”为一体的特色课程体系。
学院有效发挥学术发展研究职能作用,借力清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省委党校等智库优势,围绕“两弹一星”精神研究阐释,强化科研组织,全面推进特色课程开发和课题研究申报工作。截至目前,打造的1门专题课程被评为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3门专题课程被评为全省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其中,1门正在推荐申报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编辑出版3本院本教材,其中,《“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传略》一书入选中宣部党建网7月份党建好书推荐书单;与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合作完成的报告文学《解码四分厂》,入选第六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展示交流活动获奖教材和优秀读物名单。支持教师申报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省级课题6项,多项课题立项全省校(院)系统智库联盟重大课题,完成省级课题3项;撰写的多篇论文在纪念邓稼先诞辰100周年主题征文等活动中获得优异成绩。
学院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通过公开招聘、项目引进等方式,建强专职师资队伍;用活用好省级“昆仑英才”行动计划、“校园引才”等人才项目,引进、培养人才。截至目前,在编在岗教职工47人,其中,专职教师25人(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5名);柔性引进青海省“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行动计划杰出人才1名、拔尖人才2名,2名教师入选“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行动计划培养拔尖人才项目,直接引进“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计划拔尖人才1名,推荐申报的段继业工作室入选“昆仑英才·教学名师”工作室。同时,通过内外结合、专特互补的方式组建师资队伍,持续建设兼职教师“百人库”,目前,入库中央党校、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清华大学等各级党校、干部学院、高校专家教授,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科技人才、道德模范,参与过“两弹”研制工作的各领域专业人士及其子女等精神传承者、历史见证者和事业亲历者等270余名特聘教师。
学院始终秉持汇聚全国优质资源、携手传承“两弹一星”精神的理念,持续扩大开门办学,做优做强开放办学“大文章”。经过努力,与中国核工业党校、浙江红船干部学院、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档案文博院、青海师范大学等17家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外交部、中国科协党校、中央团校、上海交通大学、青海省委统战部等29家单位在学院挂牌教育研学基地。学院先后被认定为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全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工业文化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教育基地、第三批青海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青海省首批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等。
建院至今,已高质量承办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生态环境部、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西安交大和青海省委党校等省内外单位举办的各级培训班760余期,培训学员16.4万余人次。培训中,通过运用宣讲报告、影视教学、现场教学、激情互动教学等多种手段,将课堂讲授、现场体验、情景再现、互动交流等有机融合,让学员走近历史、触动心灵,激发情感共鸣、启迪理性思考,增强历史自觉、强化使命担当。